返回
首页
崂山探幽——你知道小崂山吗?
2023-03-05 14:44:00 来源:本站 浏览:155
崂山,素有“海上名山第一”之称,以山海奇观而名扬天下。然而在崂山余脉中,还藏着一座曾与之齐名的山,它的历史底蕴和流传故事同样深厚而源远流长,这就是“小崂山”。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勇老师的崂山探幽图文,了解一下这座至今已知之甚少,各类史书典籍中却记载颇多的小崂山。

探幽小崂山

崂山,古称劳山、不其山、牢山、辅唐山、鳌山等。今称“崂山”,最早见于唐高宗显庆四年(659年)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。明末黄宗昌修《崂山志》后,“崂山”一名逐渐沿用至今。

自唐李贤《后汉书注》,书中把崂山北部的一部分称为“大劳山”,西南部的一部分称为“小劳山”,简称“二劳山”。唐杜佑《通典》沿用“大劳山和小劳山”一说,但都没有指出小崂山的具体位置。元《齐乘》载:“大小崂山,在即墨东南海岸,名山也。”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直接说出了大、小崂山的大概位置,“大崂山在县南四十五里,小崂山在县南八十里”。

黄本《崂山志》说小崂山“形如覆盆,群峰耸峙,而此独小。小而得统,岂所尊重者,固不在人所夸示间耶?”

黄宗昌的意思说,小崂山就像一座倒扣着盆的小山,却得以统领群山之位,说明世间之尊,并不一定非得按照世人的喜好来存在。自然之物,受天地润泽来到人间,都有自己的位置,何必一味的去追求“大”和“高”呢?

黄宗昌只说出了小崂山的形状和周围环境,并没有指明小崂山的具体位置。

指明小崂山具体位置的是近代周至元先生,小崂山“在松山南,山不甚高,而得其统,西为烟台顶”。显然,周老先生所说的“烟台顶”是指午山南,黑尖山北,海拔378米烟台顶,而非有晋代石刻,海拔269米的烟台顶。

今天说的小崂山,是在有晋代石刻烟台顶的西北面,近在咫尺,海拔251米“形如覆盆,群峰耸峙,而此独小”孤独的小山丘。

两处“烟台顶”东、西相距5公里之遥。

明陈沂有 “蓬莱之山乱插天,大劳小劳青可怜”。太清宫道士耿义兰有诗曰:“大劳小劳天下奇,海岳名山世间稀。”之句。

近代寓居青岛的前清进士王垿在《游崂山》诗中写下了“梦游二崂知几秋,今朝却喜得重游”的句子。

小崂山的孤独无助相比大崂山群山耸峙,已经是小的不能再小了,但在清代以前,小崂山是和大崂山齐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