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
至
节
气
冬
至
三
候
冬至初候 蚯蚓结
当太阳运行至黄经 270 度,到达冬至点。古人赋予了冬至格外隆重的意义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究。从皇家的祭祖祭天到民间的团圆、拜岁、贺冬,丰盛的食物伴随着特别的礼仪,使得“冬至节”成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“大节”。
这样的隆重,不仅仅因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的一个节气,也因为它具有特殊的自然与人文内涵。
冬至,太阳到了最南端,北半球的白昼到了最短的时候。冬至以后,太阳将转头一路向北,阳光的照射与白昼的时间将一天天增加,生命的活动也将开始缓缓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。
以冬至为界点,天地之间开始了新的轮回!
古人云:冬至节,春之先声也。这样的认知,正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“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”异曲同工。
然而,笼罩天地的肃杀阴寒之气却仍然是剧烈的,甚至更加浓厚了。聪明的先人用冬至初候“蚯蚓结”的物候现象,提醒人们这一点。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,交相结而如绳也。
这一物候总结所隐含的辩证思维,带给我们深沉的思考。
冬至二候 麋角解
冬至二候“麋角解”的时节,正是“一九”,最冷时刻的伊始。此时,属阴的麋感受到阳气的生发,开始掉角。
还记得夏至初候“鹿角解”吗?那时恰恰相反,是属阳的鹿感受到了阳气始衰、阴气渐发,鹿角便开始脱落。
夏至、冬至,都是气候转换大轮回的开始。这样本质性的转换和相接,本应惊天动地,却来得不疾不徐,步履从容。